株洲新聞網12月25日訊(記者 余思薇 通訊員 唐鐵牛)12月25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開我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媒體座談會。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座談會現場。(余思薇 攝)
據悉,自11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大會,我市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工作正式進入啟動實施階段。各公共機構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至12月22日,市直部門,中央、省在株機構125個單位中有60個單位垃圾桶全部到位,21個單位垃圾桶部分到位,到位率65%。按照要求,全市城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及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將于今年年底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設備設施投放率100%,完成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全覆蓋目標。
市財政局設立垃圾收集亭。(通訊員供圖)
市殘聯安置四分類垃圾桶。(通訊員供圖)
市商糧局設置電子宣傳屏。(通訊員供圖)
2019年,市教育局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校園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學生關于垃圾分類常識知曉率達100%,學生垃圾正確投放率達98%。據統計,兩年間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學生及家長逾200萬人,共發放倡議書超過80萬份,發表宣傳報道4000余篇,設置宣傳欄、宣傳窗986個,制作手抄報、專題板報10萬余篇,組織共青團、志愿者聯盟394支共9935人、紅領巾小分隊1343支共84706人開展垃圾分類相關活動。“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通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帶動引領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文明新時尚。”市教育局學生工作科科長黃作軍表示。
此外,市衛健委于2017年9月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是我市公共機構里最早開展這項工作的黨政機關之一。市衛健委愛衛科科長王旭平表示,醫療機構將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嚴格醫療廢物的源頭分類管理,規范收集暫存,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醫療機構內產生的生活垃圾則按照屬性分為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市機關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三龍指出,接下來,各公共機構要建立健全分類工作流程,實現精準分類投放,規范分類收集,統一分類運送。要抓好宣傳教育培訓,廣泛利用顯示屏、宣傳欄、公眾號、微信群等多形式多途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切實提高全體人員思想認識;以座談會、跟班培訓、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開展專門培訓,進一步營造良好氛圍。同時,要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督導、公示及考核制度,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日常工作管理考核當中。他還提倡各公共機構推行綠色低碳辦公,減少紙張、水杯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深入開展光盤行動,在垃圾源頭減量上下功夫。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查看全部